⑴收縮裂縫
混凝土的收縮裂縫主要是由濕度變化引起的,此類裂縫屬于非結構性的裂縫,是為普遍的一種裂縫。混凝土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與水進行拌合,為保證其和易性,所摻加水分往往是所需水分的四到五倍,多余的水分蒸發之后,就會在混凝土結構中留下大量空隙,導致混凝土的體積收縮,另外,混凝土體積的收縮與其硬化過程中的水化與碳化作用也有一定關系。在夏季高溫的環境下,混凝土失水量變大,其體積收縮程度也會相應增加,所以裂縫較易產生,使用高效減水劑能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從而減少水分散失量以起到防止混凝土離析的作用,根據收縮裂縫形成的時間及原因又可將其分為不同的裂縫類型,常見的收縮裂縫如下:
①塑性收縮裂縫,此種裂縫主要發生在混凝土的塑性階段,在混凝土強度未完全形成的情況下,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向表面并迅速蒸發,導致混凝土空隙的收縮力增強,從而使混凝土體積的迅速收縮,導致裂縫產生,夏季的高氣溫更容易導致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失,此類裂縫深度較淺,中間較寬,兩端較細。
②沉降收縮裂縫,此類裂縫一般是在澆筑結束后短時間內發生,待混凝土硬化后裂縫情況便有所緩解,混凝土漿體在澆筑之后往往會發生沉落現象,骨料與凈漿發生分離,當這種沉落受到建筑物預埋件的阻隔時,混凝土就會斷裂,此類裂縫多發生在混凝土的表面一層,且多會分布在預埋阻隔物件的周圍,在泵送施工過程中發生此種裂縫現象的頻率高。
③干燥收縮裂縫,多發生于混凝土養護結束之后,硬化后的混凝土,其表面水分逐漸蒸發致使混凝土表面發生干縮現象,干縮現象在建筑物內部構件的阻隔下就會產生較強大的拉力,從而導致將混凝土的表面拉裂,其發生位置一般較淺。
⑵應力裂縫
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其體積會有收縮的可能性,混凝土樓板收縮之后就會受到四周支座的約束,無法自由收縮,當這種收縮拉力超過支座約束應力時,就會引起澆板出現裂縫,此種應力裂縫多出現于壓力較大的集中點。此外,混凝土的強度在施工過程中沒有達到相應要求就進行拆模,或者是在混凝土終凝結束之前就加上了荷載,都會導致混凝土板面發生較為嚴重的變形。混凝土強度未形成之前,過多的應力往往會引發混凝土結構的破壞,從而出現裂縫現象。要想控制此種裂縫的產生,就要盡量減少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的拉應力。
⑶溫度裂縫
混凝土所處環境的溫度及混凝土自身的溫度往往會成為其裂縫的原因之一,這種由溫度的不同而導致的裂縫即是溫度裂縫,混凝土是以水泥為主要成分的建筑材料,水泥在硬化的過程中會散發出極多的熱量,在硬化階段混凝土內部的熱量積聚會在某個時間達到峰值,而后才能逐漸降低,混凝土由于內部結構比較緊密,其對熱量的散失相對表面來說要慢的多,這樣就使混凝土的內外形成較大的溫差,在平衡溫度的過程中混凝土表面就會產生拉應力,拉應力達到一定極限時就會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控制此種裂縫的主要措施就是盡量減少混凝土內部與外部的溫差。